“幸亏送来得及时,孩子经治疗已无大碍,如果多在冰水里泡几分钟,随时都面临截肢的风险。”听到榆林北方医院医生的话,落水儿童白恒吉的母亲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随即她拨通了救人者刘守栋的电话,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哥”千恩万谢并报去平安。
“都是当父母的人,孩子平安我就放心了。”挂断电话后,正在陕煤榆北煤业机关车班值夜班的司机刘守栋静坐良久,慢慢回忆起下午的那场“生死救援”,直到3小时后仍心有余悸。
时间回溯到2月10日下午5点25分,休假的刘守栋带着两个孩子到离单位不远的榆溪公园,沿着榆溪河畔散步。突然,一阵焦急的呼喊声打破了冬日下午的宁静:“快来人,有个小孩落水了!”
循声望去,距岸边大概七八十米处的湖中心,隐约可见冰面上赫然陷下去一个窟窿,一个小孩正在冰水里不停地扑腾,似有若无的哭声夹杂着岸边游客的呼救声一阵阵传来。情况危急,刘守栋拿起了木桥上的救生圈和附近环卫工人的扫帚,沿着河岸小心下到冰面上,一步两步逐渐向落水儿童靠近,脚下的冰面因为升温而隐约传来的“咯吱咯吱”声一度让他双腿发抖。
“顾不得那么多了!”刘守栋心里一横,沿着冰面踉踉跄跄地向孩子靠了过去。
“当时情形太危急了,等我走到孩子落水处,大概1米宽的冰窟窿让人一阵害怕,冰沿处估摸着只有三四厘米那么厚。孩子因为浸泡在冰水里早已筋疲力尽,仅靠残存的一点力气抓着窟窿的边沿。”刘守栋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扫帚把伸向孩子,并不断安慰指导孩子配合救援。“放心,没事儿!我拉着你呢,没事儿!”“孩子,脚慢慢往后去不要一下起来”刘守栋就这样跪在冰面上一直拽着扫帚的一端,连拉带扯地将他救了上来,抱到了安全地带。看着瑟瑟发抖的孩子,又将其湿透的外衣换了下来,脱下了自己的羽绒服裹住孩子,与赶来的警察和消防员合力将孩子用救生圈拉回了岸边。
“上来了!上来了!”岸边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激动地喊道。由于施救措施和方法得当,孩子被平安救出!此时,人群中的刘守栋身着一件单薄的橙黄色毛衣,在冬日寒风与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群众纷纷对他的热心救人行为称赞不已。
看到孩子送上救护车后,刘守栋带着两个孩子悄悄离开了现场。回到单位后,他没有向其他人提起,还是和往常一样投入日常工作中,直到2月20日,落水者家属将锦旗送到榆北煤业公司后,大家才知道了他的义举。
谈及救人的初衷,刘守栋陷入沉思。“下意识的吧!当时我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怕我救人遇险。可是正因为我孩子在那看着,就更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往小了说,这是做人的根本;往大了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作为一只“旱鸭子”,刘守栋坦言现在想起来救人经历都一阵后怕,但“遇事就上”“救孩子就是救了一家子”的想法似乎烙在了心里,无比笃定,无比坚信。
“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据相熟的同事介绍,刘守栋曾经在修车返回的路上帮一个收废品的老人推车,结果被车上倾倒的油漆桶泼了一身油漆;捡到别人关机的手机,自己充电开机等着失主前来认领……像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作为榆北煤业公司的一名车班司机,在入职的2年多时间里,他认真完成单位安排的出勤任务,无论多么艰苦、多么繁重,从不抱怨、从不推诿,安全驾驶达10万公里,以专业技术和周到服务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评价。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崇尚勇者才会产生勇者,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榆北煤业,一直倡导弘扬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刘守栋这次勇救落水孩子,正是对公司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他的善行善举,如春风化雨,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让善良的力量在这片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高晓邦 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