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今年来,曹家滩矿业公司机电维修中心深耕“四种经营理念”,以解决技术瓶颈为着力点,组织检修人员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实践活动。在有限的成本投入下,实现了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诠释了“向技术创新要效益”的实践真谛。
“李主管,你这移动变电站新增电容、电阻的创新,成本才几十块钱,真能解决数据紊乱问题?”在该中心每月的创新研讨会上,电工贺瑞瑞满脸疑惑地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主创人员李成武笑着拿起设计图纸,“原来移动变电站低电压保护系统与变频器保护系统存在漏电功能冲突,误报故障导致数据紊乱。现在我们只需在低压侧增加电容、电阻,每台移动变电站成本不过70元,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70元?这么便宜?”贺瑞瑞瞪大了眼睛。
李成武笑着指了指一旁的维修台账说:“别看这成本低得不起眼,效果可是相当显著。经过我们精心改造后,设备的故障率大幅下降了40%。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因电力系统数据紊乱导致的生产误时,为公司节省了数万元的误工成本,我们就是在花小钱办大事!”
这时,检修班长李智接过话茬:“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小改造。就拿移动变电站来说,之前它没有反馈结点,集控台就像个‘睁眼瞎’,无法显示设备的实时信息状态,联控设备响应也迟缓。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设备高压侧电源盒处增加了继电器,每台成本仅15元。可别小看这15元的投入,它就像给设备装上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灵活的‘大脑’。改造之后,设备状态实时可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设备软故障发生率更是降低了60%,为公司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这是我们积极践行‘用赚钱思维去花钱的理念’的成果。”该中心主任肖成涛说,“我们始终坚持‘能自修决不外委’,通过修旧利废、小改小革,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据悉,截至7月份,该中心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实践活动7次,已有38项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并应用于实际检修工作,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