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员工风采
彬长矿业小庄矿张岳锡:三十一载矿山坚守 用责任书写匠心
发布时间:2025-09-26     作者:郝永刚   点击量:202   分享到:

今年10月,彬长矿业小庄矿综掘一队的检修“大拿”张岳锡即将正式退休。55岁的他,在矿山一线坚守了整整31年。从24岁的青涩少年到两鬓斑白的老矿工,他把人生最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千尺井巷,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一个朴素的心愿——让家里人能吃饱饭。

image.png

1994年5月,来自陕西蓝田汤峪镇的张岳锡,背着简单行囊走进了韩城矿务局象山煤矿。彼时,父亲身患重病,家中还有兄弟姐妹3人,几亩薄田根本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当时实在太穷了,我是家里老大,只能靠我出来扛下这份责任。”回忆起当年的困境,张岳锡的声音仍带着一丝哽咽,“在矿上干活虽然苦,但一个月能挣100多块钱,这比家里半年的收成还要多。”

张岳锡第一次下井时,巷道又矮又潮湿,他猫着腰走了4公里,脚底磨得全是水泡。为了多赚2元的下井津贴,他主动申请到最危险的掘进头作业。提起那时的他,师傅们都印象深刻:“岳锡干活有股不服输的狠劲,别人扛一根坑木,他偏要扛两根;别人打6根锚杆,他就争取打8根。”

1997年,27岁的张岳锡凭借出色的表现,当上了掘进队生产班班长,成为象山矿最年轻的“兵头将尾”。2008年,矿上推行机电一体化改革,他又主动报名转岗成为电钳工。为了尽快掌握技术,他白天在井下实操,晚上就抱着师傅给的《井下电钳工》资料反复钻研,仅用3个月就学会了排查井下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老师傅们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娃肯下苦功钻研,真是块干技术的好料!”

2013年5月,韩城矿务局象山矿部分资源划转到彬长集团各单位,作为技术骨干的张岳锡,跟随“大部队”来到小庄矿综掘一队机电班,这一待就是12年。新矿的作业条件更为艰苦,但他丝毫没有退缩,还主动写下请战书:“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在小庄矿综掘一队的这些年里,张岳锡先后参与了40204运顺、40205运顺、40205泄水巷、40302运顺、40307运顺、40207运回顺巷等10余项工程的机电设备安装、检修与回撤工作。期间,他提出“接地极防锈改造”等合理化建议20余条,累计为矿上创效30余万元。综掘一队党支部书记刘保卫评价道:“老张就是检修班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再急难险重的任务,大家心里都踏实。”

image.png

31年的矿山生涯中,张岳锡只在家过了5个春节。1997年女儿出生时,他正在井下跟班作业,直到第二天升井,才看到妻子发来的短信:“母女平安,你放心。”2016年,父亲病危,可他正赶上矿上的关键检修期,等他好不容易请好假赶回家,老人已经撒手人寰。跪在父亲的灵前,这个在井下哪怕被砸掉指甲都没掉过泪的汉子,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爹,儿子回来晚了……”

今年10月就要正式退休了,张岳锡却始终舍不得摘下那顶早已褪色的安全帽。他主动提出要带好最后一个徒弟廉清,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下去。“井下的皮带输送机,就是整个区队乃至矿区生产的‘大动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大事故。”每天收工后,他都会把廉清叫到宿舍,在A4纸上一笔一画地画检修原理图,反复叮嘱技术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矿山给了我一口饭吃,我就把一辈子都交给矿山。”站在副井口,张岳锡抬头仰望着转动的天轮,语气坚定地说,“等我退休了,包里这套检修工具就留给廉清,希望他能把这份责任继续传下去。”

31年光阴,张岳锡从24岁的贫困少年,成长为撑起矿山发展的“脊梁”。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不仅撑起了自己的小家,更托举起企业发展的“大家”。千尺井巷中,一盏矿灯照亮了他的初心;百米井下,一串脚印写满了他的忠诚。向张岳锡致敬,更向每一位在黑暗中为我们带来光明的矿工致敬。(郝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