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保当矿业公司,有群特别的“老师”——没有固定的教室与讲台,却将“课堂”扎在了各个岗位现场;手中不握粉笔,却以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实用技能要点,作为最好的“教材”。他们秉持“传、帮、带”的实干精神,为职场“萌新”开启职业生涯第一课。教师节来临,徒弟们想对这些可爱的师傅说说心里话!
计达、许奇师徒
师傅是公司公认的“电工技术大拿”,他的抽屉里整齐码放着“陕煤工匠”“陕西省技术能手”等荣誉证书,还有“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奖牌。但在我面前,他毫无“大拿”的架子,他常说:“技术不分高低,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才是真本事。”我师傅这份“谦逊”的做人做事态度,也让我在钻研技术的这条路上,走得愈发稳当。
赵凯、白利平师徒
刚学习掘进支护时,我总觉得用钻臂打锚杆,只要预锚固力达标就够了。直到在153101掘进工作面,我打完一排锚杆正想歇口气,师傅持检测尺站在巷帮前,指着一根锚杆摇了摇头:“钻臂角度偏差太大,扭矩力会不达标,这相当于给‘安全墙’留了窟窿。”说着,他边调钻臂定位,边讲解如何测量支护间距、把控锚杆锚固深度。师傅这份刻进骨子里的“严谨”,成为我工作中最踏实的“安全靠山”。
乔国亮、薛小利师徒
师傅从不在会议室空谈,井下现场是他的“课堂”。跟着他巡检,没有“你要记住”的生硬叮嘱,只有“眼见、耳听、手摸”的实操教学——他教我读懂设备运转“心跳”,掌握故障排查关键。遇难题时,他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我观察琢磨,还叮嘱“多看、多问、多上手,才能把书本知识变解决问题的活本领”。如今我不仅熟练掌握皮带机运维技能,还养成了“勤思考”的好习惯。
张瑜、丁艳青师徒
和其他穿梭在井下的师傅不同,我师傅的“战场”在办公室的书桌前。她终日与考勤表、绩效数据、补贴标准为伴,工作虽无井下的艰苦,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桌上的计算器和Excel表格,连接着一线员工的辛劳与“养家钱”。“多核对一次,多较真一分,就能让一线师傅多份安心”,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教我的,不只是Excel操作技巧、精准的核算公式,更是对“责任”二字最真切的理解。
这些师傅们的付出,值得上“C位”荣光,更值得后辈的敬意与传承。这份跨越岗位的“师徒情”,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技能传授——它是企业发展中最温暖的力量纽带,让精益求精的匠心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闪耀,让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接续奋斗中永不褪色。(张爱雄、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