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在韩城矿业公司百里煤海不仅有煤炭开采的火热,更演绎着无数平凡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扎根矿山、爱岗敬业,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奉献……在七夕的暖意里,让我们感受这些温暖相册里“煤亮子与煤妹子”的爱情故事。
书写在安全生产中浪漫故事
在下峪口煤矿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邓福桥掘进五区生产副队长,工作中兢兢业业;妻子何乾芳是该矿家属协员,是矿工兄弟的好大嫂,更是丈夫的贴心人和坚实的后盾。
51岁的邓福桥扎根煤海20年,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未曾磨灭对工作的热忱与执着。工作中他深知肩负责任,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邓福桥凭借着多年井下一线工作经验,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和常见故障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区队月月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安全无事故。“成绩是大家的,并肩作战、团结协作才是我们区的‘法宝’。”
“矿工兄弟,下井要注意安全。”妻子何乾芳深知丈夫和矿工兄弟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除了承担起家庭主妇的重任外,在协管岗位中与姐妹们常年开展“三违帮教”“安全宣教”“嘱安全、送清凉”等活动,筑牢煤矿安全第二道防线。当问及邓福桥和妻子相处最感动的事时,他笑呵呵地说:“她给我养育了三个可爱的儿女,我名字里有‘福’就是因为有她日子才幸福。”
情在“斤斤计较”中沉淀
七夕的暖意藏在韩煤双职工闫苗苗、常红伟16年的相守里,夫妻俩相濡以沫、坚守矿山二十余载,他们把企业的理念过成了日子,用最朴素的坚守,把光阴拧出甜味。
在常红伟办公桌上摞着一本本泛黄的台账,上面记满了螺丝、轴承、密封圈的来去踪迹,每一笔都透着桑树坪矿机电库保管物料的“斤斤计较”。报废的零件在他手里重新拼凑、复用“上岗”。“能复用的决不领新,咱用紧日子才能过好日子。”“常红伟可是个矿上出了名的“老抠儿”,但他回收复用的设备年节资近20余万元。”同事们提起常红伟,总会竖起大拇指。
“油墨稀释多加勺水,废纸边角裁成便签本,东西不白费心里才踏实。”妻子闫苗苗贤惠温柔,坚守创新产业公司印刷岗位一线十几年,她带头与同事推行纸张按需裁切、油墨精准调配,年省成本超5万元。这份刻进骨子里的勤俭,让夫妻俩在矿山的岁月里收获着温暖与希望,更融在践行“四种经营理念”的日常。
“菜鸟”夫妻映煤海
这是80后的褚俊洁、严改丽夫妻唯一一张在矿山工作偶遇时的合影。
初见褚俊洁、严改丽时眉眼间透着几分相像,白净的皮肤都架着一副眼镜,自信的笑容里透着阳光与朝气。褚俊洁性格沉稳、技术过硬,是韩城矿业公司地质测量部主任师,也是公司煤矿地质岗位中的佼佼者。初到矿井时,他每日背个黄挎包,手里握着一把地质锤,穿梭于桑树坪二号井的巷道中,这敲敲、那敲敲收集着井下关乎采掘部署的第一手资料,有时一天井下来回走近10公里。他深知,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都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安全。2023年,由于褚俊洁业务精湛和工作需要,他调入公司地质测量部工作。
妻子严改丽毕业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做事细致入微,在矿山从事了喜爱的专业——新闻宣传,更是公司“巾帼写作能手”,中国煤炭报、陕西工人报、集团公司奋进平台等媒体她的作品已屡见不鲜,智能矿井、智慧矿山的画卷在她的笔和镜头下,生动活跃。
说起俩人的相识,褚俊洁说:2008年初入煤海、心怀梦想,俩人一起来到韩城矿业公司,因工作结缘,后来逐渐发现彼此对责任有着共同的执着,就擦出爱情的火花。他说,严改丽性格开朗、有一手好厨艺,最爱吃她炒的土豆丝,在生活中除了带好两个儿子,有时自己加班无论多晚,家里的小厨房总会飘出爱的味道……(王利青 杨静 姜爱文 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