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煤新闻
“灾害治理•陕煤经验”系列报道(十三)小保当矿业公司:加强灾害防治 夯实安全基础​
发布时间:2022-09-01     作者:谢晓玉   点击量:808   分享到:

开栏语

安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长期以来,陕西煤业强力推进煤矿重大灾害精准治理,提出了“一超三治三提升”工作思路和“六零”奋斗目标,形成了‘耦合因素分元治、区域局部协同治、井上井下立体治’系统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

为广泛宣传陕西煤业及所管理生产矿井,在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陕西煤业即日起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灾害治理•陕煤经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浏览及转载。

近年来,陕煤小保当矿业公司将煤矿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防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重点和难点,超前设计,预防为主,守好安全第一道防线,从源头上消除了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

1.png


地质保障  从“人治”向“智治”的蜕变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理念科学,发展才能蹄疾步稳。该公司以“打造智能矿井、创建一流企业”为目标,全力推进智能矿井建设,构建起智能地质保障系统,实现了地面、井下场景的三维再现,为智能采掘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智能地质保障系统作为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基础,充分利用智能勘探技术与装备、地质建模及应用关键技术,实现井下地质数据、信息的全息透明,让井下各类地质威胁“无所遁形”。

“针对我矿的地质条件,利用云计算、协同TGIS、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基于一张图管理理念,我们相继开展了高精度地质探测、物探数据再解释、多源地质数据融合等工作,同时建立起地质信息数据库,形成了高精度透明地质保障、地质大数据分析与隐蔽致灾预警报警分析预警等多个平台。”该公司一号煤矿总工程师席义苗说道。

系统自运行以来,采用三维地震、槽波探测、钻孔雷达、定向钻孔、超前探测等技术,开展了矿井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超前综合探查,提高了煤层起伏、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等控制精度,为智能掘进和综采提供了动态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确保了在远程控制条件下掘进和采煤设备与地质模型的动态耦合。

先“探查”后“治理”是该公司连续实现安全生产的制胜法宝。基于龙软云平台,对煤矿地层、构造、煤层、瓦斯、水文等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可视化智能分析,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及综合数据分析,为矿井决策分析、应急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png


水害防治  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大坝”

水患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矿井防治水工作和防治水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随着该公司快速掘进装备的广泛应用,如何坚持地质先行、注重事前预防,确保预测无盲区、探查无死角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技术难题。

“为了满足快速掘进过程中超前探放水的需要,我们尝试使用了千米智能超长定向钻机。”该公司二号煤矿地测防治水室徐裴说道。

该设备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超前探放水和快速掘进矛盾的问题,保证了巷道掘进安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掘长探”的工作新模式。同时,实现了物探、钻探的同时间、同地点探测和超前探测、快速掘进的并行作业,克服了“短掘短探”工艺中“探掘分离”“两探分离”等技术难题,提高了超前探测效率和成果精度,最大限度减少了钻机对巷道掘进的影响,为巷道快速掘进赢得了时间。

同时,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治灾、防治结合”的理念,与多家科研院校机构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灾害治理体系。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等技术建立起智能水文监测系统,直观地反映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达到对水害事故的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提高了矿井水害的处理能力。

依靠科技,实现对煤矿水害实时动态监测,成功实现了对矿井采空区密闭出水流量、压力,井下水仓水位、泥位、水温,含水层水压、水质及流量,明渠水位、泥位及流量和给排水管道流量、压力以及地面钻孔的水位、水温、水质等水文参数的自动测量和记录。

“智能水文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帮助地测防治水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水文动态,并准确分析水文动态中各个参数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为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提供依据,确保出现异常可以及时处理。”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旭说道。(谢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