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对标先进的思想碰撞
这是一场高效治灾的路径探索
这是一场谋求发展的自我超越
对于韩城矿业而言,灾害治理的速度和效率始终是制约产能释放的核心因素。如何提高灾害治理效能、走出接续紧张困境,7月15-19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杰,总工程师张杰,带领公司通风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地质测量部负责人,以及五矿矿长,远赴淮南、淮北矿业,重点围绕“在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下,采用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技术路线,如何通过优化采掘部署、高效治灾和强化管理,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以及瓦斯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对标先进,取经探宝,以期通过思想的解放、管理的提升和技术的革新,掀起灾害治理“效率革命”,破解制约发展核心难题。
地面+井下:全方位深度对标
仲夏时节的江淮大地,热浪席卷,酷暑难耐,但丝毫不影响公司考察组对标学习的热情。
在与淮南、淮北矿业相关领导座谈交流中,吴杰表达了此次对标学习的初衷。他说,作为陕煤集团重灾区,这些年韩城矿业围绕灾害治理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实现了“治得住、治得准”,但距离“治得快、治得省”还需做进一步探索。尤其当下煤炭市场下行、亟待以量补价,灾害治理速度,以及“一井一面”布局,严重制约了产能释放。“淮南、淮北矿业是全国灾害治理的引领者。此次外出对标,就是想学习借鉴你们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破解我们灾害治理速度不快、效率不高,导致接续紧张、产能不高的瓶颈问题。”
“此次韩城矿业公司主要领导冒着酷暑,亲自带队到我们这考察,足见对于灾害治理工作的重视。我们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双方灾害治理水平。”淮南、淮北矿业也被公司考察组虚心对标的精神所感染,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对标学习,既是思想观念的互动,也是管理技术的探讨,更是现场操作的实践。五天多时间里,公司考察组先后来到淮北、淮南矿业集团总部,深入许疃煤矿、顾桥煤矿、芦岭煤矿、地质勘探工程分公司等所属单位,通过宏观和微观、地面和井下的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对标学习,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为破解制约公司灾害治理瓶颈问题寻求良策。
“在现行灾害治理技术路线下,矿井采区是如何划分、采面是怎么布置的?”“听了你们的介绍,总体感觉我们打钻工效还是较低,在提高打钻效率方面,你们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在打钻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喷孔现象,你们是如何应对的?”会议室里、井下巷道、行车路上和就餐过程中,公司考察组抓住时机,结合灾害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积极同淮北、淮南矿业进行充分交流。大到灾害治理理念、区域防突措施、采掘总体分布,中到瓦斯抽采、巷道掘进、地测防治水过程管控,小到防喷装置、智能钻机型号、打钻管理考核等等,通过深度交流,思想火花在碰撞,问题疑惑被解开,工作思路也更加清晰。
地面的学习和交流重在宏观层面,井下的施工和操作更显管理细节。在许疃煤矿、顾桥煤矿近千米深井巷道里,对标学习热情和井下温度一样高涨。在许疃煤矿7202底抽巷、顾桥煤矿12603运顺底板巷,公司考察组边走边看,边看边想,双方就瓦斯抽采、岩巷施工、防喷装备、联孔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打钻是瓦斯治理的核心,了解到淮南、淮北组建了自有打钻队伍,公司考察组一行深入淮南矿业地质勘探工程分公司,走进实操实训基地,就专业队伍组建、自动钻机性能和打钻人员技能培训等领域进行了充分探讨。“公司目前打钻还是外委队伍,每年需要对外支付大量工程费用,同时也不利于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下一步,我们要在组建自有打钻队伍上想办法,进一步提高灾害治理效率和效益。”吴杰说道。
理念+管理:“两淮模式”的核心密码
在考察交流、翻看图纸和井下实勘过程中,公司考察组成员纷纷感受到:与韩城矿区相比,“两淮”矿区地质灾害更加严重。“淮北矿区灾害严重,断层交错密集,具有高瓦斯、低渗透性、高地应力、强突出风险等显著特征。现有15对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1对,以芦岭矿为例,煤层瓦斯压力最大5.0Mpa、含量最大23.37m3/t,瓦斯治理难度极大。”淮北矿业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朱世奎介绍道。
瓦斯灾害异常严重,地质条件复杂,那么,为什么“两淮”地区能够成为全国瓦斯灾害治理的标杆,并且可以在当前煤炭市场环境下实现盈利?通过连日来的对标学习、深入交流,“两淮模式”的深层逻辑逐渐清晰:理念引领+精细管理+技术革新,尤其是理念和管理。“穿层钻孔和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地面‘L’型瓦斯采动井抽采、井下定向长钻孔等等这些区域措施和技术应用与咱们相似,所以核心还是理念和管理,这是我们重点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张杰说。
谈到理念和管理,淮南、淮北矿业都将重大灾害治理摆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淮北矿业将“一通三防”作为“定海神针”,高举高打、“狼性”治灾成为全集团共识,坚持“1+2”瓦斯治理模式,构建“地面钻、地面抽、双盾构、智能钻”等高效治灾模式;淮南矿业牢固树立“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等20种瓦斯治理理念,积极探索实践瓦斯灾害治理50条经验,通过“理念引领、完善机制、保障投入、推进创新、严格管理”“五位一体”综合施策,瓦斯治理实现了长足进步。
“矿井设置了通防地测科,统筹负责‘一通三防’;下设瓦斯办,主要负责瓦斯灾害治理;同时安监科也在监督落实瓦斯治理情况。”在与淮北矿业许疃煤矿座谈中,该矿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矿井瓦斯治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他表示,围绕灾害治理,近年来矿井健全了“纵到底、横到边”的部门和岗位“一通三防”责任体系,构建了齐抓共管“大通防”格局。
淮北矿业芦岭煤矿,灾害程度远重于韩城矿区。近年来,矿井创新构建了“四区联动”立体化治理体系,通过规划区地面压裂井预抽、准备区定向长钻孔增透等技术,实现瓦斯抽采率超80%。座谈交流中,考察组重点了解了“四区联动”立体化治理体系、盾构机岩巷掘进、“前掘后钻”施工工艺、软岩保护层开采、“防喷六步法”管理模式等方面做法,为公司破解类似地质条件下灾害治理、岩巷掘进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谈到对于瓦斯治理的重视,淮南矿业集团总工程师李点尚认为,“一定要赋予矿井总工程师至高无上的权力,以确保灾害治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和持续推进。”作为灾害严重矿区,公司历来重视灾害治理。吴杰表示,灾害治理是“一把手”工程,矿井安全生产任务艰巨、日常事务繁多,此次将机关相关业务部室,尤其是五矿矿长组织外出对标学习,就是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城墙”思维,在公司上下进一步营造重视灾害治理的浓厚氛围。
信心+实干:闯出高效治灾“韩城模式”
“这次考察交流,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韩城矿业治理瓦斯的信心和决心,也全面了解了你们治理瓦斯的理念和技术,有些方面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希望今后咱们多学习、多交流,只要把瓦斯治理得更快、更好,韩城矿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为期几天的对标学习,在美好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中落下帷幕。
去年,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企业未来发展,公司前瞻性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核心还是提量增效、释放产能,全面提升公司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在“两步走”战略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灾害治理效能,对于解放生产力、全面释放产能十分关键。
公司通风管理部部长巨万民表示,此次对标学习收获颇丰,感触很深。“按照“一矿一策”“一区一策”的思路,结合实际,因矿制宜,进一步优化灾害治理顶层设计,为高效精准治灾提供支撑。同时,借鉴淮南、淮北经验,优化打钻施工工艺,提高灾害治理速度。强化瓦斯抽采“四化建设”,切实提升瓦斯抽采效果。”对于下一步如何抓好瓦斯治理,他谈了自己的想法。
公司副总师兼生产技术部部长胡俊峰结合采掘专业,谈了自己的体会。“此次对标学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要实现高效治灾、释放产能,还是要提前统筹谋划,实现规划区、治理区、生产区、采空区的“四区联动”治理,为灾害治理和产能释放提供空间。要提高井巷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确保掘进过程中实现‘前掘后钻’,为灾害治理提供时间保证。”
“淮南、淮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大,断层构造发育,比公司矿井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我们各矿有着优于淮南、淮北矿区的煤层赋存条件,下一步将充分借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在防治水害方面再下功夫,在透明地质保障体系建设上再出实招,为矿井灾害治理、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地质测量部部长罗寿涛说道。
矿井是灾害治理的“主战场”。五矿矿长纷纷表示,此次对标学习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更加坚定了始终把灾害治理作为核心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将严格按照矿业公司总体部署,加强灾害治理的超前谋划,技术路线的不断优化和现场落实的过程管控,全面提升灾害治理水平,推动产能有效释放,为公司早日实现“两步走”发展蓝图贡献更大力量。
“瓦斯再大,大不过我们治理灾害的决心;发展再难,难不过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此次学习对标已然结束,一次对标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韩煤人对于高效治灾路径的探索仍在继续,对于实现“两步走”发展战略的信心弥足坚定。(张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