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陕北,阳光将曹家滩矿区镀上一层暖金色。在百米井下,一场围绕“四种经营理念”的降本创效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天,该公司掘进二队技术员吕银华在巡查巷道时,目光被角落里的废旧锚杆所吸引。这些锚杆因端头磨损、杆体弯曲被判定报废,杂乱地堆放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被遗弃的命运。吕银华蹲下身,捡起一根锚杆,眉头紧锁:“这些锚杆真的就没用了吗?”
回到队上,吕银华立刻召集技术骨干。“兄弟们,咱们现在材料成本偏高,得想办法从这些废旧物资上做文章!”吕银华指着墙上的月度材料费清单,眼神坚定,“就拿这些废旧锚杆来说,我觉得至少有一半能救活!”
说干就干,吕银华带着标化班的职工将废旧锚杆按弯曲程度和端头磨损情况分类摆放。吕银华拿起一根弯曲程度较轻的锚杆进行示范,“先校准弯曲的杆体。”将锚杆平放在由两块钢板和四个可调节螺栓制成的校正平台上。吕银华转动螺栓,调整钢板间距,再用千斤顶抵住锚杆弯曲处,缓慢加压,随着千斤顶缓缓升起,锚杆逐渐恢复笔直。
经过测试,修复后的锚杆完全能够满足支护需求。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分工协作,每天能修复几十根锚杆。现在,每月有230多根废旧锚杆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节省材料费超1万元。
吕银华的“折腾”还没结束。在一次巡查中,仓库里有不少折断的钻杆,以往这些都是当作废料处理,既占空间又造成资源浪费。“咱们能不能把这些折断的钻杆变废为宝?”吕银华向检修班班长刘永安提出疑问。
刘永安挠了挠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我看那些报废的掘锚机截齿,质地挺硬的。要是把截齿焊接到折断的钻杆一端,加工成手锤,不知道行不行。”
吕银华眼睛一亮:“试试!”二人迅速行动,挑出合适的钻杆与截齿,经焊接打磨加固,手锤初具雏形。测试显示,锤头坚硬、握感舒适。他们批量制作,既省下采购费,又让废料重获新生。
看着修复后的锚杆稳稳地支撑着顶板,用废旧物资制作的手工锤摇身变为实用工具,吕银华心中满是欣慰。在这场“铁疙瘩”变身“金娃娃”的行动中,吕银华和该公司掘进二队的工友们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着“四种经营理念”,在掘进巷道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