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机电队,有这样一群“设备医生”,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为井下设备“把脉开方”。近日,该队两项创新成果——闭锁杆防护装置与主排水泵测温装置改造,再次彰显了这支队伍的“硬核”创新力。

“小装置”解决大麻烦
井下回风顺槽巷道里,馈电开关的闭锁杆常因锈蚀卡阻,传统涂抹凡士林防锈却易黏煤尘,需定期清理。电工班班长路小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班组成员组建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试验,设计出由2mm钢板拼接的防护装置。装置一侧预留2cm开口便于检查,另一侧焊接锁具钢板,形成“防护+上锁+维护”三合一结构。如今,设备装上新装置后,闭锁杆锈蚀问题彻底解决,电工维护时间缩短三分之二,闭锁杆再也没“罢工”过。
这个一体化设计,既隔绝了潮湿煤尘,又保留了操作灵活性。电工苏奎吉在122112回风顺槽2700米处检修馈电开关时笑着说道:“现在闭锁杆比新出厂的还顺滑!”

“巧改造”让温度“说话”
中央水泵房内,检修工支旭洲正专注凝视着监控屏上跳动的温度曲线。过去,铂电阻测温装置常因湿度、振动“闹脾气”——数据偏差、线缆折断等问题频发。技术员王涛大胆提出“传感器+变送器”的集成思路:“把铂电阻和变送器模块封在一个壳体里,就像给温度信号装个‘翻译官’。”电工王志强补充道:“对!这样既解决了信号衰减问题,又能抗振动干扰!”两人随即展开“模拟实验”——用旧变送器模块与铂电阻焊接,发现信号稳定性提升了三倍。
同时,通过精密算法将微弱电阻信号放大为稳定的4-20mA电流,可实现温度数据长距离传输。这项创新不仅每年可节约2.2万元维护成本,更让主排水泵的“健康状态”通过清晰稳定的温度曲线一目了然。
该队队长张超常说:“创新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把‘不可能’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每一步。”在百米井下,机电队的创新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创新,是让设备更安全、工作更高效、矿工更安心。(何浩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