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站在从建设迈向生产关键节点的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西卓煤矿,如何破局?答案写在“两种理念”的生动实践中,矿井坚持以“投资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以“服务理念”凝聚内外合力,推动矿井在转型中实现提质增效。

精打“投资算盘”,实现效益最大化。该矿始终秉持“支出即投资”的理念,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尤其在重大项目决策和人才使用上,注重前瞻布局与精准施策。
面对首采工作面村庄搬迁这一“压顶难题”,传统方案预计投资高达4亿元,远超矿井承受能力。矿井组织多轮专家论证,优化开采层位与工作面布局,在保障环保与村民利益的前提下,成功规避巨额投资,为矿井转型赢得宝贵资金空间。
在人才使用上,矿井将人才为“高回报资产”。通过组建自有安装队实施1436工作面安装,有效避免了外委队伍培训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不仅缩短了工期,也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实现了“人才投资”与“效率回报”的双赢。
在项目审批与执行中,该矿坚持“投资必见效、无效必问责”原则,通过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及专业评审会层层把关,严格论证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能自建则自建、能内协则内协”的策略,删减瓦斯抽放泵站、系统管路安装等非必要投资,节支1100万元。全年完成招标项目56项,优化投资36项,累计优化投资两千余万元。

做好“服务文章”,构建协同发展生态。作为建设转生产的转型矿井,矿井面临多家参建单位协同作业的复杂局面。该矿放下“甲方”姿态,以“乙方思维”靠前服务,将参建单位视为“自家人”,真正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凝聚起“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定赢”的发展共识。
在硬件保障方面,该矿主动为参建单位提供岗前培训12次,调配宿舍186间、办公场所22间,确保其快速“扎根”矿区。在技术服务上,安排技术骨干与安全专员“跟班服务”,优化无轨胶轮车发车顺序,优先保障参建单位人员交接班,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误时。
同时,还将“被动检查”转变为“主动会诊”,在旬检基础上开展“联合会诊”,累计解决参建单位难点堵点问题207项,生产误时率同比下降8%。华宇队伍负责人感慨道:“在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西卓干活,我们不是‘外人’,遇到问题有人帮、有困难有人管,干得踏实、干得有劲!”此外,矿井持续优化职工服务,设立职工申诉中心、井口24小时爱心饮水点、爱心理发服务点等,以贴心服务增强员工归属感,提升整体凝聚力。
从“投资思维”精准发力,到“服务理念”凝聚合力,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西卓煤矿在转型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下一步,该矿将继续以“四种经营”理念为引领,以管理为抓手,推动矿井在产能释放、经营提质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陕煤集团与澄合矿业贡献更多“西卓力量”。(李瑞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