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管理创新
榆北中能公司:作风建设“大力度” 管理效能“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10-14     作者:王惠武   点击量:52   分享到:

image.png

今年以来,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将作风建设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从机制创新上着手,实施安全生产精准攻坚聚焦民生短板弱项服务,用实打实的安全成效、看得见的环境改善、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强创新,安全防线筑牢

“盯住‘三违’不丢手,不取的实效不丢手,措施落实不到位不丢手。”进入百日安全活动以来,这是袁大滩煤矿现场职工对干部作风改变最直接的反应。

为杜绝反“三违”行动的形式主义,该矿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质量工作机制,严格对照行业标准对生产全系统进行“拉网式”专项排查,通过闭环整改,倒逼查摆隐患从“表面应付”转向“主动防御”。

动态可控的防控网络,带来最直观的结果是,该矿“三违”数量同比下降近15%,安全管理从“持续稳定”向“构建坚实屏障”迈进。

在此基础上,该矿严格遵循风险便是评估体系,聚焦有限空间作业、零星工程、机电管理薄弱环节等重点环节,系统辨识风险215条,制定管控措施328条,从而稳定构建全链条、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为攻克现场管理的难点,该公司加大对设备运行、用电安全管理、消防设施等领域的管理,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为一体的组合方式,实行“销号”管理,开展“三违隐患随手拍”活动,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形成“全员参与、全域覆盖”排查格局,切实将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依托“九全九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全员432个岗位的责任网格清单,单月“三违”数量同比再降4%。

创新开展“安全链式反应360°赋能”宣教模式,构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干部走动式管理联动排查机制与隐患排查“五落实”工作抓手,隐患整改率达100%,平均处置时效缩短至1.5天。

image.png

强施策,生产提效提质

“综采工作面机尾超前段巷道积水深度达0.4M,需15分钟内完成排水整改!”在综采工作面,跟班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升级排查,升级管理,确保隐患不遗漏。

为筑牢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该公司将干部作风是否“严细实”与工作现场的标准化结合起来,以“建体系、严标准、强落实”为导向,积极探索作风建设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最优实践路径,针对制约安全生产的“卡脖子”问题逐项攻坚。

电器设备推行“一机一策”专项管理制度,辅助运输巷道管理中,对关键环节严格按照精细管控抓实抓细,确保设备安全毫厘不差。

 “以前修设备靠经验,现在通过‘六精闭环链式包机制’,每台设备都有专属‘管家’,故障率比去年降了30%。”该公司袁大滩煤矿机电队维修工刘强一边记录设备运行数据,一边介绍。在“机”的管理上,建立三级运维机制,智能化设备常态化运维率达85%以上,共下智能化系统应用实效提升40%。

    建设机电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安装温震传感器256套,系统应用后,通过智能化监测将定期维修转变为预防性维修,降低50%的巡检工作量,有效降低70%因机械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维修效率提升30%以上,备品备件库存降低10%,真正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智能化跃升。

今年以来,已经先后建成2个精品采煤工作面、4个精品掘进工作面、4个精品硐室、2条精品路线。“我们定期开展'三评’考核,部室评价找问题、旬检评级定等级、重点评定树典型。”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孙强介绍,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机制,矿井月度达标率稳定在96%以上,井上下标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强服务,职工获得感提升

“现在通过井口超市六精物流配送服务,领料从下单到运送到现场不超过2个小时,真是太方便了。”提及作风建设的成效,综采队职工王鑫高兴地直伸大拇指。

该公司推行“首问工作法”,要求管理人员通过“包保区队+职工恳谈”收集意见,解决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难题,依托全员导师制,开展“管理干部下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实事落实在基层、创效落实在基层”为核心的四在基层工作推动法,旨在提升管理干部沉在一线,服务安全生产,为职工解难题,全面提升干部履职尽责本领。同时,该矿把“安全便利”延伸到职工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

“以前开电车上班,回家充电得跑3公里外的充电站,冬天电池续航差,总怕半路没电。现在矿区楼下就能充电,1个多小时满电,太方便了!”该公司安全监察管理部王鹏军插着充电枪,指着充电桩说道。针对员工反映的“电车充电难”问题,该公司建设智能充电桩,在矿区停车场安装20个智能充电桩,支持扫码付费充满并自动断电,满足员工快速充电需求。

该公司紧扣“五型部室”创建目标,扎实开展“瘦身提质”行动,通过“首问+限时+跟踪”等形式,明确责任归属,限定办理时间,跟踪服务效果,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肠梗阻”,为基层生产一线,为职工需求满意度搭建高效平台。

先后建成井口一体化供销物资超市,解决基层单位领料、运输等难题;职工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在最短时间内建成能容纳100余辆停车场所彻底改变,精准解决职工遇到的各种问题,是该公司动真碰硬推动整改落实的真实写照。(王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