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集团“协同增效年”工作部署,神南产业公司围绕政府与协会协同、企业合作协同、供应链协同、“产学研用”协同、内部协同五大核心方向,制定专项举措并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政府与协会协同,筑牢政策与服务支撑。以“政策共争、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导向,主动对接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构建高效协同格局。积极与地方税务部门沟通,推进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切实降低公司税负;联合共青团神木市委承办2025年陕西省青年婚恋交友示范活动,践行社会责任。协同举办第25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召开榆林市班组建设大赛,搭建技能交流平台,助力行业技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企业合作协同,拓展市场与业务边界。聚焦集团内外两个市场,构建“内循环高效协同、外循环拓展升级”合作体系。集团内部,多次组织北创公司参与集团板块协同推进会推广电缆产品,1-8月内部协作相关产品超2亿元;神南天翊公司与陕煤启远达成供应协议;煤亮子公司为建新、澄合等提供软件服务。外部市场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榆林能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中标延长石油、陕西能源等多个工程项目。截至8月底,完成营业收入16.27亿元。
优化供应链协同,提升物资与流程管理效能。以“降本增效、保障供应”为目标,从流程优化、资源共享、定向采购三方面推进供应链协同。流程优化上,协同榆通公司举办主题交流活动,解决18条业务问题。资源共享方面,建立库存信息实时共享机制,通过配件二次利用、闲置资产盘活等举措,1-8月累计盘活资产1021.72万元。定向采购上,多方合作压缩采购周期。同时制定《内部协作管理办法》,明确“应采尽采”原则,推动内部产品优先采购,降低供应链成本。
巩固“产学研用”协同,激活创新与人才动能。围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整合专业团队推进4项科研项目,平均完成率达85%;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主导的《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与回撤技术规范》通过国家能源局终审发布。组织推荐13人参与高层次职称评审,新增3个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及3名技能大师;分层开展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新员工岗前培训,1-8月超60%职工教育经费投向一线,为创新成果转化筑牢人才根基。
夯实内部协同,强化管理与业务联动。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导向,从业务、管理、监督三维度深化内部协同。业务上,累计完成搬家倒面15撤19安14支护、维修设备38台/套,有力支撑核心生产服务。管理上,不断优化“十五五”规划内容,修订140余项制度并宣贯执行,开展体系内审2次。监督上,通过薪酬督查、巡视整改、合规审计等方式构建“大监督”格局,为业务与管理联动保驾护航。(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