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公司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建机制、提效能、强管理,构建起“预防为主、智慧赋能、效益优先”的设备管理体系,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坚实支撑。
精准防控除隐患
该企业结合《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下核心设备实施“一设备一手册”管理,将维护标准细化到关键部件磨损阈值、润滑油更换周期等具体参数,实现“事事有标准、件件有规范”。同步构建“矿—区队—班组”三级管控机制,定期开展设备风险辨识评估,重点排查采煤机、掘锚一体机等关键设备潜在隐患,每日落实“点检—记录—整改”流程,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针对辅助运输这一高风险环节,企业创新实施“三定一查”管理模式,定人负责每台防爆胶轮车的日常检查,定责明确驾驶员安全职责,定时开展车辆性能检测,动态核查运输路线安全条件。同时,为所有胶轮车加装超速报警、碰撞预警装置。今年以来,累计精准排查隐患 23 条,整改率100%。
高效检修保生产
为破解井下设备故障诊断难题,公司在井下工作面、主运输系统的关键位置加装温度、振动、压力等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建立的故障预测模型,提前预判设备潜在问题。
针对设备维修“经验依赖度高、协同效率低”的痛点,公司同步搭建设备维修“诊断库”,将典型故障案例、维修操作视频分类存储,检修人员现场遇到难题时,可即时调取“诊断库”资源,通过比对同类型设备的故障特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案,实现现场问题远程协同指导、复杂故障快速联动解决,设备检修效率同比提升16%,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修旧利废创价值
“设备管理既要保安全,也要算好‘经济账’。我们要通过修旧利废、优化消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公司机电运输管理室主任王普在机电例会上说道。
公司深耕“四种经营理念”,将降本增效贯穿设备管理全过程,实现“安全、效率、成本”三重提升。通过推行“分类评估、动态调配”模式,将废旧设备、配件按“可用、待修、报废”分级,建立物资共享平台,让“可用、待修”设备直接流向需求区队,针对废旧设备,成立设备自主维修专班,安排专业人员拆解、检测、修复可复用部件,截至目前,累计自修各类掘进机、两臂锚杆机、破碎机、梭车、采煤机等设备近10台,节约维修费用超800万元。
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防控”,从“经验管理”到“数据驱动”,公司用设备管理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安全与效益双提升。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探索设备管理新模式,让智能化、精益化成为设备高效运转的“新引擎”。(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