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小保当矿业公司始终秉持“抓煤质就是抓效益”的理念,通过强化源头管控、提升过程调控以及实施考核激励等措施,全力抓实煤质管理,推动公司效率效益“双提升”。
靶向施策打出“组合拳”降矸减水齐发力
煤质管控,源头是关键。该公司将管理的重心下沉,打出一套精准有效的“组合拳”。综采工作面严格控制采高,防止割顶、破底现象发生,支架工及时跟机拉架,减少矸石混入煤流。生产技术部门加强采掘工作面割顶、割底、漏矸等日常检查。地测部门高频次探煤,精准掌握煤层变化,每日推送地测写实情况,为采煤作业提供实时技术指导。面对工作面煤层变薄这一棘手问题,该公司制定了“一面一策”煤质管理措施,科学调整采煤坡度与采高,成功降低原煤含矸率,保障煤质可控、受控。今年1月,一号煤矿原煤矸石比例环比去年12月下降1.27%。
灰分和水分是影响煤质的两大主要指标,在控制好灰分的情况下,水分就是关键。为解决煤炭水分问题,该公司未雨绸缪,在工作面回采前便率先施工疏放水钻孔,降低上覆岩层含水量。回采过程中,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顶板淋水、老空水等正常排出。
各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 “开机开水、停机停水” 制度,并优化开采设备运行参数,减少喷雾水对煤炭的浸湿。开机前,工作人员仔细排空积水,防止其流入运输系统。今年以来,该公司原煤平均水分稳定维持在 13%。
原煤运输筑牢“防护网”滤杂净煤稳前行
在原煤运输环节,该公司全力以赴,织密煤质调控的“防护网”。在主煤流运输的源头,加装了煤水分离装置,显著降低了原煤水分。同时,皮带各转载点严格控制喷雾开启,做到皮带与喷雾同步启停,实现精准防尘的同时,坚决避免“水煤”现象的出现,此外,在全断面喷雾处加装防水棚,将淋水进入皮带煤流系统的概率成功降低至5%以内。
针对铁器混入煤流的问题,该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要求回风巷100米范围内的锚杆铁器均要做好标记,一旦煤机割掉锚杆,立即停机,及时捡出锚杆等铁器并集中存放管理。各掘进工作面在开口或巷道贯通时,必须及时清理原支护锚杆、网片、喷浆砼等,严禁其混入煤中进入主运输系统。该公司还为每部皮带运输机都加装了电磁除铁器,能够高效吸附意外进入运输系统中的锚杆、钻杆等铁器杂物,从源头上杜绝铁器对煤质的影响。
在日常管理中,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各个固定施工作业场所均设置垃圾回收点,将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杂物及时运上地面。注重皮带架上物料的规范管理,严格限制物料码放高度,防止物料掉入原煤系统。
煤质管控实现“软着陆”精检严考创佳绩
除了在硬件设施和操作流程上发力,该公司还积极采取高频取样和考核奖惩等“软措施”,推动煤质管控工作实现“软着陆”。煤质检测指标是评价煤炭质量、指导矿井生产、调整销售策略的重要依据。该公司持续强化煤质检测工作,在科学取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取样及化验频次,实时监控煤质变化趋势,为矿井优化生产环节、提升煤炭品质提供精准指导,确保煤质长期稳定达标。
为使煤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该公司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覆盖煤质管理各环节。同时,将煤质管理全面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每月组织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相关业务人员开展煤质考核,按时召开煤质考核例会,并将煤质考核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对在煤质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了良好的煤质管理激励机制。
此外,该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煤质意识的培养,两矿借助班前会、班后会等渠道,深入剖析煤质管理规定,全面阐述煤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重要影响。“煤质即效益” 的理念逐渐在员工心中扎根。今年以来,公司商品煤平均发热量提升了67kcal/kg,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