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员工风采
陕煤曹家滩矿业:王小龙的“安全经”
发布时间:2025-10-09     作者:周广   点击量:58   分享到:

“今天的工作面顶板有‘夹矸’,李师傅,你的责任区,巡查要再加细一倍。”王小龙点着名,被点到的老李重重点头。

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掘进一队的班前会上,班长王小龙身后电子屏上的“安全责任清单”格外醒目,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具体的风险和防范措施,这种“一岗一清单”的管理制度,让安全变成了每个人肩头沉甸甸、看得见的责任。

image.png

下到井下,王小龙首先去了自己的党员责任区进行检查,他猫着腰,用检测仪贴着煤壁,“压力传感器数据有微小波动,已经登记在案,跟踪复查。”他指着设备上的数字说。这套“跟踪督办、验收销号”的机制,就像给隐患戴上了紧箍咒,三季度安全隐患发生率同比下降3%。

走到工作面,以往人声鼎沸的景象变了。只见智能掘锚一体机机械臂挥舞,掘进和支护同步进行,以往需要十几人的工作,现在只需几人在安全区域操控即可。自从用了这个大家伙和连续的自动化运输系统,使得工作面作业人数减少25%,人机接触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遍布工作面的传感器像敏锐的“电子哨兵”,实时捕捉着瓦斯、顶板压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细微变化。“上个月,系统就提前预警了一次设备过热,避免了大麻烦!”王小龙的语气里满是自豪。更让他得意的是队里“创客”们的小发明——那个能自动移动笨重电缆的拖拽装置,就是几个小伙子一起鼓捣出来的,“现在再也不用人力拖拽沉重的电缆了,从根本上避免了受伤。”还有那套“液压闭锁程序”,彻底杜绝了误操作的可能,这些小创新,实实在在地把危险挡在了职工身前。

image.png

这时,他看见新上岗的见习司机小吴正和师傅进行“跟班式实训”。师傅不急着让他操作机器,而是先让他指认环境中的风险:“你看那个转角,视线盲区;听这个声音,皮带是不是有点松?”想起以前的新员工,往往因为经验不足而违章,如今这种“师带徒”的绑定模式,让小吴这批转岗员工安全操作达标率达到了100%。

从精准的责任清单到智能的“电子哨兵”,再到实用的“小发明”和扎实的“师带徒”,安全不再是悬浮的口号。它已化作一道道看得见的屏障,牢牢构筑在每一处作业环节和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