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员工风采
手艺变授艺 匠心传帮带 ——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一线师徒课”出实效
发布时间:2025-09-12     作者:严改丽 刘冠楠   点击量:9   分享到:

“师傅,送你个礼物。” 9月10日,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机电动力部业务主管金江正在井下给徒弟王盼讲解液压设备检修要点,王盼突然递上两双厚实的防滑袜。“师傅总在井下走,鞋里磨得慌,这袜子防滑还耐穿,能护着您的脚。” 这份朴素的礼物,让金江心里一暖。今年是他担任导师的第十个年头,作为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曾先后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三秦工匠”等荣誉,十年间带教的23名徒弟,如今大多已成长为矿井机电领域的技术骨干,有的还在公司技能大赛中摘得桂冠。

image.png

为全面提升青年职工综合素质与岗位能力,充分激活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效能,象山矿井将“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作为核心,通过深度挖掘职工队伍中的人才优势,让像金江这样的优秀导师走到台前,帮助青年职工树立职业理想、锤炼职业道德、精进职业技能,推动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跃升,更逐步打造出一支品德优良、技能娴熟、素质过硬的人才梯队,为矿井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人力资源根基。

没有固定教室,生产一线就是“课堂”;没有课本教材,设备图纸、安全规程就是“课本”;没有统一教案,徒弟岗位上的难点、生产中的痛点就是“教学重点”。

在通风区,陕煤工匠张贺与瓦检员吴刚已经成为师徒有3个年头了。张贺在瓦检岗位摸爬滚打19年,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望闻问切”瓦检安全工作法,在授课时,他总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来处理通风隐患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在综采一队,有着“90后省劳模”之称的范学军也有自己的方式带徒。他的徒弟王小勇刚到队里时,面对刚接触的采煤工作有些力不从心。自从签订师徒协议后,范学军手把手的教他煤矿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将自己总结的“顶板隐患排查口诀” 教给他,“看颜色、敲声音,纹理走向细辨清,松动迹象早发现,安全第一要记明”。在范学军的指导下,王小勇逐渐掌握了工作窍门。

image.png

按照导师带徒的“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导师们早已把“教学计划”融入日常生产:掘进二队导师带徒弟熟悉巷道支护参数,机电区导师教徒弟调试设备液压系统,通风区导师带徒弟检测瓦斯浓度,让“安全生产”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刻进心里的准则。

“以前在学校学的是理论,到了井下总觉得手忙脚乱。” 入职刚2个月的技术员张皓然说,“师傅每天带着我在工作面现场走,哪里需要注意、哪里容易出问题,都一点点教,这都是‘井下课堂’的功劳。”

为了让张皓然快速成长,师傅王康还特意量身定制了“闯关任务”:第一关,独立完成10次安全风险研判问答;第二关,准确识别3种常见通风故障;第三关,牵头组织1次班组安全学习。每闯过一关,师徒俩都会在“任务表”上画个对勾,这成了师徒间独特的成长印记。

“签了协议,我就多了一份责任。”师徒契约不只是协议,更是责任的传承,该矿的《导师带徒协议书》后附着的《教学培养计划》,满是导师们手写的细节:7月重点教徒弟掌握掘进机电气控制系统调试、8月带徒弟完成3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每周三下班后,给徒弟补1小时机械原理知识…… 字里行间,是导师对徒弟的用心,更是矿井“传帮带”传统的延续。

“导师不仅是技术上的老师,更是安全上的‘守护神’、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象山矿井党委书记沈杰说,“我们通过‘导师带徒’,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井下一线扎根,让更多青年职工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矿山工匠,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在象山矿井,导师们用“井下传艺”诠释了师者的责任,用“匠心传承”书写了师徒的情谊,将手艺变授艺,用匠心传帮带,使矿井“一线师徒课”真正取得成绩,做出实效。(严改丽 刘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