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煤新闻
“灾害治理•陕煤经验”系列报道(十一)柠条塔矿业公司:“精准治理”让灾害“无处遁形”
发布时间:2022-08-30     作者:杨浏 廉博翔   点击量:724   分享到:

开栏语

安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长期以来,陕西煤业强力推进煤矿重大灾害精准治理,提出了“一超三治三提升”工作思路和“六零”奋斗目标,形成了‘耦合因素分元治、区域局部协同治、井上井下立体治’系统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

为广泛宣传陕西煤业及所管理生产矿井,在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陕西煤业即日起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灾害治理•陕煤经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浏览及转载。

从S1210的帷幕注浆,到S1227的水力压裂,仅用4年时间,柠条塔矿业公司便实现了由“水害”向“水利”嬗变的二次跨越。随着智慧矿山进程的加快,实时监测、多点联动、一体化协同已经成为该公司灾害治理的新载体。纵观这幅经17载匠心绘制的一流强矿精进图,令人惊艳的数据背后蕴含着一个重要启示:灾害治理的“数”根越深,安全生产的“智”叶才会繁茂。

60平米的数据之家

隐患点在哪?结构是什么?如何治理?对于这个井下南、北翼跨度近20公里,多煤层开采、多采高并存,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很大的复杂型矿井来说,跳出灾害看灾害,在规律之中找规律,在实践中蹚出了一条“数以智用”的管理、技术双升级的特色之路。

建矿初期,在攻克了水、火、有毒有害气体、大面积冒顶、坚硬顶板来压等治理难题后,该公司总工程师王建文坚定了灾害治理信念:要建最全最大的数据库,绘制最精准的变化曲线图,超前预判,为安全生产赢得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工,串点成线连成面的数据才会说话”,该公司先后出台了19项防治水相关制度,联合院校顶尖团队开展了12项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研究工作,为大量的数据“结了网”。随着60平米的地测防治水实验室投入使用,从测到验再到算,33个水位遥测点,42个水文监测点的数据不仅“安了家”而且“升了级”。

1.png


“治水我们是认真的,不仅要保证测算的数据是全面的、真实的,还要让数据产生关联,精准指导生产实践”,高利军、郭书全等20名技术人员一步一丈量,一点一观测,用3年时间,对矿井南翼的水文情况进行了补勘,编制出9万多字的《南翼综合水文地质报告》,数百张数据图表,为矿井南翼各工作面采掘生产活动进行了精准解码。

33万元的数字蝶变

以数据为源,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应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发挥水资源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效益,从单纯的“治水”转变为“用水”,给水以出路,赋水以价值,是该公司灾害治理过程中的又一个新课题。

“在工作面安装之前,就实施水力压裂,将15-40MPa的水力用在放顶和主回撤通道的卸压上,将会使我们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在S1227工作面,王建文、刘辉等人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揭开了水力压裂新技术的神秘面纱。

仅仅一项技术,就可以让初采回撤成本就可降低33万元,搬家效率提升30%以上,有效生产天数增加7天,每年可新增产值2800万元……除此之外,特有的7大优势让水力压裂技术首次体验后就迅速圈粉。

    

2.png


“从2016到2018年,三年时间里,水力压裂技术已经在11个工作面推广使用,共节约成本363万元,新增产值3.08亿元,新增利润1.05亿元”。作为生产的现场管理者,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左影辉,用直观的数字阐释了水力带来的蝶变之效。

与此同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等科研项目的实施,全员参与保水、保土、保墒、保植被,保生物、保水系、保微生物七大保护行动,构建地上、地表、地下一体化大管控新模式,走水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治理新模式已经成为柠条塔公司坚守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64个子系统数据的云端对话

5G之下,大数据共享让智慧治理的提速加码有了沃土。构建“一体化”的数据平台,让64个子系统数据在云端“对话”,并实现井上下各子系统的融合和协同控制,让机器人集群实现“24小时在线治理”,成为柠条塔智慧矿xi山建设的重要指南。

3.png

智能通风管控系统监测、水文监测系统、采空区光纤测温系统、自动报警灭火装置、智能化喷雾集中控制系统等28个升级项目成了“最强侦查兵”,以屏屏联动、实时对话的方式让治理“有声有影”。

走进救护大楼,一台1米高的移动火灾探测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底盘、360°防爆云台,独特的设计格外引人瞩目,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救援的安全性。同时,在南翼3-1煤胶运巷、35KV变电站等区域,5套巡检机器人迅速上岗,实现了“隔屏观火”。

智能化监测能让灾害治理走"新",但管理的创新升级能让灾害治理走心。“N1210和N1212工作面中间设有回风巷,采用W通风方式,确保回辙工作面隅角氧气浓度18%以上,一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4PPm以下。”在现场带班的吴高勤对设计图进行了创新。

构建“架间喷雾+泡沫抑尘+采煤机内外喷雾”的综合防尘系统,让无尘化工作面“指日可待”。采用“注浆锚索+锚网索”超强支护的方式,确保N1215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至1500米。同时,正在实施的《矿井水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科研项目,将实现水害实时预警精准度达90%以上.(杨浏 廉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