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能袁大滩煤矿聚焦生产经营全流程,锚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本管控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全力推动矿井可持续发展再迈新台阶。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积极探索安全风险与“双红线”融合管控新路径,建立“1+4+N”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机制,构建“横向到专业、纵向到班组”的风险倒查网络;依托风险清单库和隐患信息库,实现风险源头管控与隐患动态清零,持续深化“两个清单”责任措施,实时更新安全风险数据库,形成“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通过“五合一”隐患排查和区队“六大员”跟班机制,健全责任链,上半年组织全系统各环节安全大排查16次,所查问题均按“五落实”整改销号。
搭建“专业+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防控网,将干部作风纳入“双红线”管理;创新“网格化+清单化”模式,隐患整改率100%,复发率降低至32%;安设智能红绿灯53台,运输效率提升30%,持续推动安全管理向主动预防转变。
构造标准化建设“防护盾”
积极推行“1323N”“1123”安全管理新模式,依托双重预防机制与NOSA安健环体系,将“六精”量化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明确为考核标准,细化7个专业管理细则,通过“旬检查、月考核”“日巡查、周互检、月评比”形成标准化建设全流程管控。
全面开展“精品头面、亮点工程”创建,打造40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盘区变电所等16个精品工程;完成2个智能综采、2个快掘工作面升级与3条运输线路优化,从而让安全生产标准化从“静态达标”到“动态创优”不断蝶变升级。
激活降本增效“动力阀”
通过“正向激励+意识强化”双措并举,大力推进材料工资“一绳捆”模式,把材料消耗和职工利益深度挂钩,积极调动职工参与成本管控的主动性,助力矿井单季度成本下降3%。与此同时,协同各(中心)部室与区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降本方案,使得旧料复用率达82%,单月回收物资价值超50余万元,让节约理念切实落地。
持续以“全员导师制”为抓手,鼓励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实施小改小革百余项,其中23项成果成功落地,使得该矿创效超百万,设备事故率大幅降低35.1%,生产效率提升15%。(盛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