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一套融合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班组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勾勒出一张覆盖134个安全小组的“安全防护网”,正以“零工伤”“零纠纷”的亮眼成绩,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全方位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效能,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坚实防线。
小网格里的大安全
“新工作面的顶板压力异常,咱们得提前调整支护参数。” 在掘进一区第二安全小组的每旬安全例会上,组长钱景涛拿着资料带领8名组员逐条分析风险点。这样的场景,在象山矿井的安全小组里每周上演。
该矿将全矿14个区队划分为134个安全小组,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的激励惩戒机制、有效的帮扶教育以及创新积分管理模式,构建起“立体网络、闭式管理、治理三违”的新模式,建立“领导带动、部门联动、基层互动”的三级联动机制,每半月组织包括职工安全培训、业务知识学习等的安全活动,在管理人员包保方面,各区队管理人员包保本队2~4个小组,包保队干安全工资与对应小组安全状况挂钩,参与并指导小组安全活动及三违帮教活动,组织包保小组召开安全专题会议。
“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每个小组都能敏锐感知风险。”安全总监雷潮指着《象山矿井安全小组管理台账》说,上半年安全小组累计排查出72项隐患,全部实现闭环整改。
运输队职工张涛对此深有体会,上个月他临时接到工作任务,区队6小时内就完成报备,“考核没出偏差,干活更踏实。”这种动态调整机制,让安全网络始终保持“在线”状态。
标准+科技的“定盘星”
“以前查‘三违’,常有人说‘差不多就行’。现在不行了,标准写得比教科书还细。”安检员王博伟点开手机里的《象山矿井三违界定标准》,101项严重“三违”、118项一般“三违”、7 项轻微“三违”的界定条款清晰明了。
更让人心服口服的是智能矿灯的“视频回溯”功能。今年3 月,生产准备队的一名职工对“违章操作设备”的判定有异议,安检员高超峰调取出矿灯录制的视频,清晰还原了他未按规程步骤操作的全过程。“事实面前,谁也没得说。”该矿上半年查处的 489起“三违”,全部实现零纠纷。
为使班组安全网络建设能真正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好矿井安全生产。象山矿井在实施班组安全网络建设初期,成立由矿长、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在充分汲取先进经验并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实施方案,解决了安全小组划分不规范、三违界定不准确、实施细节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建立起一套涵盖“三违行为界定、安全小组活动、管理人员包保、日常监督考核及领导小组督导”5项机制的班组安全网络管理体系。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这3000元奖金,是咱8个人一起挣的!”综采一队第五安全小组组长范学军捧着“优秀小组”奖状,身后的组员们笑得灿烂。象山矿井通过每月评选20个优秀小组、季度表彰优秀区队,上半年已发放奖励22.6万元,全矿1018人次领到安全津贴。
奖惩分明的机制里有温度。“连续3个月不违章返还50%罚金,6个月全返。”矿长王春斌解释这种“返还机制”的初衷,“罚不是目的,是让大家长记性。”今年已有37名职工通过遵章守纪拿回全额罚金。
亲情的力量更让安全意识扎根心底。在二季度“三违” 帮教座谈会上,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李静楠看着大屏幕上父亲的“三违”记录红了脸:“爸,咱可不能拿安全开玩笑!”“7天停工学习+家属座谈+区队公示”的“亲情套餐”,让安全从“井下要求”变成“全家期盼”。
数据里的安全答卷
“2022年11月至今,井下零工伤!”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2%,职工安全积分达标率提升至91%,安全小组开展风险研549次。
“班前会讨论风险点,井下巡查带着标准册,家属井口活动叮嘱按规程来。”象山矿井党委书记沈杰的话,道出了安全管理的深层变化。如今,这套涵盖安全小组、“三违”界定、包保联动、监督考核、督导问责的 “五大机制”,已成为千米井下的“安全密码”。
自班组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实施以来,全矿各小组安全活动规范化、程序化,职工安全意识显著提高,综合素质整体提升,激发了各层级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了安全管理关口下移,全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班组成员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把安全监督扩大到安全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中,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矿井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严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