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全生产 > 安全生产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防 筑牢安全底线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倪小红 郭小涛   点击量:64   分享到:

“今天作业风险点有7项,检修人员在机道进行检修作业时,未对片帮煤进行处理,可能造成片帮煤伤人的风险;拉架时工作面湿滑,导致滑倒摔伤的风险……”3月31日,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综采一队八点班作业前,当班跟班队长吴东对支架检修工成强伟岗位安全风险进行安全确认,这是该矿风险现场管控的一个缩影,像这样在作业前进行安全确认的工作模式,已成为该矿助推安全管理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

“管安全就必须管风险”“管风险就是管安全”。一号煤矿紧盯现场、聚焦现场,以双重预防机制、NOSA管理系统为基础,扎实推进“四治理一优化+AI+NOSA”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辨识风险、管控风险、消除风险”安全管控措施,不断强化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能力,促进安全管理“提档升级”。

image.png

压实“抓”的责任,齐抓共管聚合力

一号煤矿坚持每月召开安全风险研判会议,分析上月度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并对本月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研判,持续提升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

为确保安全风险管控从“会场”到“现场”的落实,该矿捋清风险责任,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通过强化主体责任管理,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下去,以个人保岗位、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矿井,递进互保,形成了生产现场“网格化”管理、“区域化”包保,使安全管理形成井上、井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立体化防范格局。

为杜绝风险管控措施与现场执行“两张皮”,该矿在各岗位开展“风险辨识”+“手指口述”标准化作业活动,通过梳理设备操作流程、岗位作业工序,将每一步操作通过图片示例的形式在风险辨识表中规范其标准,以强化岗位规范操作,消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将风险管控落实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image.png

夯实“治”的基础,源头治理夯根基

为确保从源头抓好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切实做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该矿持续开展“标准作业、严反‘三违’、控制风险”活动,对每个岗位作业任务和工序进行分解,筛选出需重点关注的岗位风险,通过培训教育,全员、全岗位职工均掌握了风险和管控措施,促进“一辨、二控、三做”作业习惯的养成,促使职工“自我问答、自我提醒”,为“我的安全我负责”提供有力保障。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关键在“查”,重点在“治”,根本在“防”。该矿加强矿领导带班、安全管理人员和安监员巡检过程中的动态隐患排查,动态开展“零点行动”进行隐患排查,教育岗位人员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排查隐患,对全系统、各环节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管控效果和存在的隐患“查全、查准、查实”,并建立监督检查台账,实行清单化、闭环式整改,全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和本质安全提供强硬支撑。

image.png

突出“优”的举措,安全管理提效能

风险辨识评估是基础,管控是过程,可控、在控是目的。一号煤矿在“1+4”规定动作基础上,梳理排放瓦斯、巷道贯通等20类非常规、高风险作业,规范高风险作业评估认定管理、安全许可管理、现场监督管理方面内容,并制定《高风险作业安全许可单(工作票)》,作业前由现场跟班人员对管控措施执行落实情况进行逐项确认并签字,确保风险管控到位和安全作业。

“我们建立管理干部的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等10类、21项责任清单和考核办法,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该矿安监部副部长刘永亮坦言,制度的落地落实让职工作业时更加注重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细节的精准把控。

在辨识风险、管控风险的同时,该矿积极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将日常生产中较大风险的作业项目优化作为技术攻关课题,在五小发明、科技创新、安全研讨会等活动上组织职工一起研讨,发挥职工聪明才智,优化作业工序、创新工作方法,达到降低和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倪小红 郭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