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矿井下深传来捷报,5303中部底板巷上部TBM掘进工程顺利揭露上部软岩层位,“开拓号”TBM精准稳定在预设的关键地层界面,为后续穿层钻孔释放瓦斯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关乎工程安全与效率的关键技术难题被成功攻克。

精准定位,跨地层掘进的关键前提。5303中部底板巷成型后,其核心任务之一是施工穿层钻孔,以有效释放上部煤层瓦斯,保障生产安全。这一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于“开拓号”TBM能否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中将盾体精准控制在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地层分界面施工。任何微小的层位偏移,都可能直接影响后续钻孔施工的效率与效果。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该矿地质测量部闻令而动,迅速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一支专项保障团队。团队确立了“动态观测、科学调轨”的核心策略,全力以赴投入到围岩跟踪与掘进轨迹优化的攻坚战中。
双管齐下,动态跟踪筑牢层位控制防线。施工现场,地测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实行了“生产班全程跟班盯守”机制。他们携带地质罗盘、全站仪等专业设备,日夜驻守在TBM工作面最前沿,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技术人员敏锐捕捉着掌子面岩石的细微变化。山西组下部坚硬、层理清晰的中粒砂岩,与太原组上部较软、节理发育的粉砂质泥岩,成为他们判断盾构机瞬时位置的“地质密码”。
结合全站仪对掌子面标高的实时测量数据,技术人员将其与精确的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进行逐点比对。这套“导航系统”确保了TBM始终沿着设计的目标界面平稳推进,从源头上杜绝了层位偏移的风险。
科学调轨,动态优化应对地质波动。针对太原组上部岩层倾角不稳定的特性,保障团队进一步细化观测流程,实施了更为精细化的管控。他们在每个循环的掌子面上选取左、中、右三个关键测点,定期测量岩层倾角变化,并确保数据实时反馈至决策层。
收到前方数据后,地测部立即组织现场即时研判会商。团队结合TBM当前的推进速度,快速计算并制定出最优的盾构机姿态调整方案,动态优化施工坡脚角度。这一系列“微操作”,有效抵消了因岩层倾角变化带来的轨迹偏移影响,确保了掘进方向的持续精准。
该矿地质测量部部长表示,截至目前,TBM已成功进入并稳定在太原组上部软岩层位施工,完全满足了后续底板巷穿层钻孔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
此次专项保障工作,不仅为5303中部底板巷TBM掘进工程的安全、优质、高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在实践中锤炼了队伍,帮助施工区队积累了宝贵的跨地层TBM层位控制实战经验。它所形成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模式,为矿井后续同类工程的高标准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本,展现了地测团队精湛的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担当。(姜爱文 高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