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蹄疾步稳,两对矿井均达到陕西省A类智能化煤矿建设水平,智能综采系统、智能快掘成套装备、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一大批“新同事”上岗,助力矿井安全、高效、绿色生产。
如何让这些“新同事”默契配合,成为一线职工的“好兄弟”?
陕北矿业公司持续深化“四种经营理念”,坚持用“赚钱”思维去“花钱”。依托当前建设成果的先行优势,持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系统优化改进和常态化应用,形成智能化设备与广大干部职工高效协作的体系。
以“需求”定“投入”,让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陕北矿业公司坚持“实用优先、效益导向”。对于智能化项目投资,推行“调研——论证——申报——审批——建设——管理——运行——评价——改进”全过程管理,有效提高智能化项目的投资效益,放大“花钱”的价值。
今年,以韩家湾煤炭公司为例,通过精准分析井下4G信号盲区分布,决定新增基站20处,实现主要作业区域信号全覆盖;孙家岔龙华煤矿升级智能通风系统,使粉尘浓度超标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全年计划完成14个智能化项目建设落地应用,精准对接安全生产经营痛点,杜绝智能化无效投入。
以“运维”保“长效”,让智能化系统“活”起来
陕北矿业公司通过“月度自评+季度考核”机制,倒逼各单位提升系统应用水平,杜绝“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的现象发生。由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自主开发的“常态化运行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通过“评价粒度细化、检查流程透明、材料追溯便捷、日常管理闭环”的管理架构,不仅多维度降低工作难度,更打造出“人人能上手、个个会评价”的新型工作模式。系统内置的数据分析工具,可协助矿井管理人员快速洞察日常管理中的痛难点,推进智能化系统实现常态化、高水平运行。
以“数据+人才”促融合,释放协同创新价值
数据是智能化的“血液”。为此,陕北矿业公司加快推进数据治理,将各系统数据接入综合管控平台,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跨部门共享,确保快速响应生产变化、协同作业,形成强大的生产合力。
不过,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也需要“会用”的人。公司通过“内训+外学”双轮驱动,每季度组织智能化技术培训、每半年开展“技术比武”、鼓励职工参与智能化考试等。同时,试点建设“煤矿智能化知识题库”,利用AI引擎为职工提供实时技术指导,让智能化知识"随手可查、随学随用",不断提升职工对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维护水平。
目前,智能化系统和装备已成为一线职工日常作业的“默契搭档”,在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陕北矿业公司实现了“赚钱增效”去“花钱建设”的跨越。(杨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