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全矿井总排放量为30871m³/min,总回风量为30359m³/min,总进风量为30062m³/min,矿井有效风量率97%。”4月2日,在黄陵矿业二号煤矿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值班员轻点鼠标,就将三月下旬通风数据展示到大屏上,并迅速形成了井下通风数据变化曲线,精准掌握了井下风量变化。
一直以来,该矿秉持“智能矿井、智慧矿区”的发展理念,紧扣智能感知、远程控制、减人增效的智能化矿井通风发展方向,成功搭建起一套融合安全监测、实时分析、智能决策、智能调控功能的矿井智能通风系统,该系统可精准监测井下瓦斯浓度、风阻、风量、风压、风速、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提取,无论风量的微小波动,还是风压的瞬间变化,都能被精准捕捉,助力矿井实现从传统“人工测风”,向高效、精准的“数字呼吸”智能模式跨越式升级。
“以前矿井测风必须要下井测量,每10天至少测1次,检测员穿梭在井下,一趟下来行程约5公里,整整耗费2天时间,才能完成测风工作,而且误差依旧难以避免。”该矿通风队书记颜鹏博说道,“现在不一样了,所有信息都实时展现在大屏上,测风效率与精准度显著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风门作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咽喉”,在整个矿井安全生产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承担着调节风流,确保井下各个作业区域通风顺畅的重任,同时还为运输线路提供着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为进一步提升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水平,该矿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在一般风门功能的基础上,增添灯光控制监控系统。这一系统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与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地面对井下风门状态的实时监控,工作人员在调度室内就能清晰看到每一道风门的开闭状态。当运输车辆接近风门时,矿灯灯光被风门的识别装置捕捉,经过快速分析判断后,风门便会自动开启。
该矿运输队职工李辉对此赞不绝口:“有了这个智能风门,现在开车通过时,再也不用下车去手动开启了,经过灯光识别后,风门便会自动开启,方便多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我们的劳动强度也减轻了不少。”
据统计,通过智能通风系统的成功运用,如今井下作业调风量与调风目标误差小于2%,主要巷道控风精度超过97%,矿井总通风阻力减低了15%左右,并通过局部通风机风量调节,节约通风电费10%左右,显著提高矿井安全管理与灾变应急处置水平,为矿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