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西卓煤矿运输区是保障生产的“生命线”。该区队以 “能修不换、能省则省”为理念,认真践行集团公司“四种经营理念”,在废旧堆里“淘宝贝”,在物料夹缝里降成本,让节约理念根植入心,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省下“一桶金”。
从 “废料堆” 里找价值,攻坚小组破解滤芯难题。井下运输设备常年在潮湿、多煤尘环境中运转,损耗快、更换成本高是困扰运输区的难题。2024 年单轨吊机车投用后,液压滤芯堵塞故障频发,更换下的废旧滤芯因表面附着油污被堆积丢弃,这让检修班班长杜红杰心疼不已。“核心部件没坏,扔了太浪费!”为破解这一问题,该矿运输区以 “降本增效、绿色发展” 为目标,组建修旧利废党员攻坚小组,杜红杰主动扛起 “领头人” 职责。小组在检修车间搭建起简易 “修复台”,反复试验后摸索出四步修复法,修复后的滤芯过滤性能可达新件的 90% 以上,完全满足使用需求,让原本的 “废料” 重新回到生产线上发挥作用。
向 “高成本” 说不,精修改造实现 “降本不降质”。修旧利废不是 “凑活使用”,而是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挖掘价值,这是攻坚小组始终坚守的原则。除了液压滤芯,单轨吊机车的托轮、制动轮也是高频损耗部件,一个新托轮采购价高达800余元,以往磨损后便直接更换,成本居高不下。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托轮磨损多集中在接触面,核心结构并未受损。该矿运输区提出 “局部修复” 方案,联系外围修理厂对磨损部位进行打磨、包胶处理,再重新加工校准尺寸。经修复后的托轮装机测试,性能与新件无异,而成本仅为换新的一半,大幅降低了设备维护开支。
从 “单兵作战” 到 “全员行动”,修旧利废成 “新风尚”。随着修旧利废成效逐渐显现,运输区将这项工作从 “攻坚小组任务” 升级为 “全员行动”,专门开辟 “修旧利废工作组”,配备固定场地和工具;建立 “废旧零件回收台账”,对零件的回收、修复、复用全流程记录,确保每一件 “复活” 的零件都可追溯、有保障。在攻坚小组的带动下,“节约就是创效” 的理念深入人心。职工们在日常巡检、检修中,会主动收集可修复的废旧零件,交到工作组;遇到设备故障,先思考 “能否修复” 而非 “直接更换”。2025 年至今,运输区已累计修复单轨吊托轮、液压滤芯、制动闸瓦等部件 50 余件,节约成本超 18 万元。
“修旧利废修的是零件,守的是初心,省的是效益。” 该矿运输区杜红杰自豪地说。在西卓煤矿运输区,这群与 “铁疙瘩” 打交道的汉子,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赋予废旧零件新生命,以 “抠门” 的精神、务实的行动,既守护了井下运输的 “生命线”,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 “绿色动力”。(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