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澄合矿业百良公司将“四种经营理念”深度融入矿井生产经营全链条,通过强管理、提质效、增效益等多维度发力,积极挖掘降本“金点子”,制定增效“硬措施”,真正将理念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取得了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果。
该公司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在降本增效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强化形势政策教育,充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载体,广泛组织开展“四种经营理念”全员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引导全员深刻理解降本增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聚焦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管控痛点、难点问题,积极献计献策,营造出“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参与降本”的良好氛围。
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该公司从细节抓起,让“小节约”汇聚成“大效益”。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办公用品循环使用机制,办公用品使用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5%;针对用电成本较高的问题,在供电线路上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了电能利用率;同时,严格执行错峰用电制度,将年高峰用电率从33%降低至25%,显著降低了电费支出;积极开展矿区用水管道自主改造工程,在提升用水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污水排放成本,着力打造绿色低碳资源利用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以往闲置或待报废的旧设备和零配件,成了争相利用的宝贵资源。现在,大家主动琢磨检修废旧物资,想方设法把‘无用之物’变成‘可用之材’。”该公司生产服务中心主任杨建国的这番话,道出了该公司在修旧利废方面的显著变化。
为确保开源与节流并举,该公司坚持“修旧就是降本,利废就是创效”的原则,开启“设备维修再使用、配件拆解再利用、设备改造再投入”的循环利用模式。为提升修旧利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该公司加大对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激励力度,组织新老员工进行“一对一”教学,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向新员工讲解修复工艺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对在修旧利废工作中成效突出的职工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通过这些举措,让设备配件的重复利用成为工作常态。今年,该公司通过实施42项修旧利废项目,累计节约成本并创效超过180万元。
在降本增效工作中,该公司不仅注重传统手段的深化,更积极运用智能化技术,拓展多元创效渠道。通过智能BI(商业智能)系统,对“完全成本”“资产负债”“产销结构”等关键经营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与深度分析,快速洞察成本增幅的关键因素,精准定位降本空间,为管理层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三季度以来,该公司组织完成矿区道路修补、斜井护栏维修、卫生间改造、护坡加固等多个小型工程项目,减少外委成本投入约6万元;积极开拓水煤泥等煤炭副产品的销售新途径,实现了约2.2万元的额外收入;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严格把控,通过精细谈判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创造了8.89万元的经济效益;紧盯国家各项惠企政策“红利”,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充分享受减税降费优惠,直接创效36.9万元,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补助资金35万元,进一步增厚了利润。
“通过智能分析,我们发现在精采细采、煤质管控、全员创新创效、项目优化投资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下一步,将继续强化煤炭精采细采、动态检查和创新创效激励考核,优化项目方案和工程过程管理,真正将‘降’字贯穿到底,将‘增’字落到实处。”该公司驻矿财务资产部部长黄浩表示。(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