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管理创新
澄合矿业西卓煤矿:一座“小驿站”,撬动“大管理”
发布时间:2025-11-04     作者:李瑞华 徐妍   点击量:13   分享到:

目前,澄合矿业有限公司西卓煤矿,正处于建设收尾向生产转型的关键阶段,各项制度框架亟待完善、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磨合、职工队伍建设更需要稳定,这每一步都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治理智慧与前瞻眼光。在此背景下,西卓煤矿领导班子始终站稳职工立场,创新搭建的“职工申诉中心”,不仅成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解忧驿站”,更成为企业探索现代化治理、提升管理效能、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初访到深耕。深秋时节的西卓煤矿,到处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大干快干的新气象。初以一名矿区新闻记者身份走访时,本以为生产进度、安全管理、职工福利会是大家热议的焦点,没想到“申诉中心”却频频出现在职工闲聊中,这份意外让我对这个“新生机构”充满了好奇……

image.png

走进矿区,大门口东侧红色醒目的“安全生产申诉中心”牌板格外显眼,清晰标注的接待时间与墙上的意见箱相映成趣。接待室内,“热心接待来访职工 耐心倾听职工诉求”的标语与各项管理规定、申诉流程张贴上墙,一目了然。不一会,一名老职工情绪激动地冲进中心,拍着桌子质疑处罚的随意性。

工作人员并未急于辩解,而是先递上热水安抚情绪,待他平复后耐心倾听缘由。原来老职工因违章操作面临处罚,又担忧扣工资影响家庭生计。随后,工作人员联动相关部室调取井下监控、核对制度条文,细致解释处罚是为保障全员安全而非单纯惩戒。最终,老职工理解了处罚的合理性,他提出的“处罚标准不够细化”的问题,也推动矿井相关制度的完善细化。

那一刻,我深切领悟到,这个“解忧驿站”不仅是职工诉求的反馈渠道,更是新建矿井凝聚人心、优化制度的“缓冲带”。这份感悟也促使我主动投身其中,完成了从记录“旁观者”到躬身践行“参与者”的蜕变。

亲历与坚守。在申诉中心的日常工作中,我既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处理诉求,也以记者的视角观察记录。

对新建矿井而言,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管理模式需要适配,争议和不满在所难免。我便亲身遇到过许多不同的申诉,但是凡是职工对考核结果、处罚决定、职工权益有异议的,矿工会、安监、党群、纪委、信访联合相关业务部门,逐一核实情况,确保每一次评判都公平公正。而我们的工作,正是在管理符合规范时做好情绪安抚,在管理存在偏差时推动及时修正。截至目前,我参与处理的各类诉求已近10余条,推动修订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

感悟与期许。矿领导班子也多次到申诉中心了解、指导具体工作,矿党委书记、总经理薛小勇常说:“要把职工的申诉当成改进工作的‘金点子’,让每份诉求都催生出改进的果实。”这句嘱托,既是我们的工作标尺,更点透了西卓煤矿现代化企业治理的核心——以职工需求为锚点,让制度有温度、管理有精度。

image.png

作为亲历者,我深知申诉中心的价值远超“接诉即办”,它将企业矛盾前置化解,推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它让职工心声被听见、被回应,让制度优化紧贴实际,为转型期的矿井筑牢了人心“生命线”。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局治理标杆,多家兄弟单位专程前来观摩学习,这让我倍感振奋。

这份成果让我更加坚信,国企现代化治理从不是生硬的制度叠加,而是围绕“人”的柔性调整;企业高质量发展,既要追产能、提效益,更要聚人心、强归属。这,正是“西卓经验”最动人的底色。

今后,我将继续以记者的笔记录、以工作人员的初心坚守,见证这座“解忧驿站”持续发挥作用,也期待“西卓经验”能在更多单位落地生根,为深化国企改革注入更多温度与力量。(李瑞华 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