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陕煤故事 > 时代楷模
升起在百里煤海的技术新星 ----杨超
发布时间:2020-03-18     作者:赵倩、肖鹏辉   点击量:8245   分享到:

升起在百里煤海的技术新星

---记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澄合救护大队队员杨超

他是一名潇洒帅气的“80后”,一米八挺拔的大个头,黝黑的皮肤,俊朗的容貌,一说一笑间略显腼腆,一副邻家大男孩的模样,却始终洋溢着青年的朝气与自信。他是一名矿山救护队员,在工作岗位上用毅力和勤奋诠释着救护队员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80后”青年的别样风采,他就是陕煤澄合矿业公司矿山救护大队队员杨超。

image.png

  刻苦训练敢争先   从救援“菜鸟”到技术尖兵

“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矿井灾害事故的专业化队伍,面对的是极其危险的工作环境。一名优秀的救护队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过硬的实战技能和超强的心理素质,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全面、大量和高强度的训练来实现。”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杨超自加入澄合矿业矿山救护大队,成为矿山救护队员的那刻起,就扎扎实实地从最基本的学习训练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

刚入队的杨超各项成绩并不突出,然而心底那种不服输的韧劲却始终督促他加倍努力。他勤奋好学,白天跟着师傅学技能,一下班就通过网上查资料,翻阅各种书籍,钻研各种救护仪器的操作和设备的使用要点,熟悉各个零部件的名称、性能,反复研读,实践操作,熟记于心。晚上,当其他队员业务学习结束,回到宿舍倒头就睡时,他又跑到自习室一直学习到深夜,有时,已经躺在床上的他还会借用手机微弱的灯光再学习一会儿。体能训练,他更是严格按照训练规定的时间、内容和强度进行,以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夏日的炽烈阳光下,还是在冬日的冰天雪地里,杨超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大队的训练场上,万米耐力训练、爬绳、引体向上、举重、拉检力器等都是他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的必修课。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加大训练力度、强度和难度,别人练一个小时,他就练两个小时,还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比别人多做30个俯卧撑、50个仰卧起坐、多拉100个检力器,不断挑战个人极限。正是这份坚持与执着,才使得他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就适应了工作岗位,体质、业务知识及呼吸器操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成绩突飞猛进,在大队组织的月度考核中各个项目多次名列前茅,一跃成为中队的尖子兵。在陕煤集团第六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他一举拿下呼吸器操作第一名、个人全能第四名的好成绩。

image.png


竞技场上多流汗  从技术尖兵到超级战士

2019年9月24日至27日,陕西省第一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陕煤澄合矿业公司举办。竞赛通知下发后,大队立即行动,从120名指战员中选拔了12名候选参赛队员,针对竞赛项目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经过层层遴选,最终确定了由9名指战员组成救援技术竞赛参赛队,代表澄合参加此次竞赛,毫无疑问杨超也位列其中。

“东道主就要取得好成绩,不能给澄合丢脸。”自宣布入选参赛队员的那刻起,杨超就在心里暗下决心。在随后近半年的集训中,为了竞赛,他和队友放弃了无数休息时间,每天从早5点30分到晚11点,模拟救灾、医疗急救、理论考试、呼吸器操作、个人综合体能等训练科目,被安排得满满的。模拟实战项目训练中,他戴着氧气呼吸器在炎炎夏日里一遍又一遍地摸爬滚打,挥汗如雨,在烈日烘烤下跑万米、练爬高、钻矮巷,高强度的训练使他的手脚上满是血泡,但他从不叫苦叫累,都挺了过来。其间磨破了多少双鞋、多少副手套他早已记不清楚。一次训练中,他的腿突然痉挛,疼的直冒汗,但倔强的他只是用冰袋敷了敷就又归队继续训练。那段日子,他和队友们用行动践行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铮铮誓言。

   “杨超在中队队员中不是资格最老的,底子也不能算最好,但他是最努力的,他的身上最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品质就是勤奋刻苦、永不服输。”训练主教官王生华这样评价杨超。

陕西省第一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综合体能项目竞赛全程约860米,共需完成9项操作,杨超仅用了4分04秒,夺得了此项竞赛的冠军,打破了平日自己训练最快时间4分15秒的记录。杨超用成绩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凭着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沉着稳定的现场发挥,在竞赛场上渐露锋芒,捷报连连,先后获得了个人全能第一名、综合体能项目第一名、呼吸器操作第三名、理论考试项目第二名的骄人成绩,为澄合争了光、为陕煤添了彩,也为个人的救护征战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近日,杨超同志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过硬的技战术水平不是为了比赛,也不是为了荣誉,更多的是我们救护人员的一份职责,一种情感,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矿井安全生产,矿工兄弟平平安安,我们宁愿一身本领永无用武之地,只求矿山安然、兄弟无恙!”杨超总是这样说。(赵倩、肖鹏辉)